1984年底,在徐州獅子山發現了漢代兵馬俑坑,內有數量甚多的士兵官員泥俑,由馬匹帶領;奇怪的是竟然沒有騎兵。稍後在不遠處的湖底發現了騎兵俑隊伍,推算是地勢變化下陷,俑坑被水淹沒而處於湖底。現時在俑坑原址建了上蓋成為博物館,保存了發掘原貌;而湖中亦建了一個水底展廳,保留騎兵俑發掘時的原來位置。我將參觀漢兵馬俑博物館的情形做了一個三分鐘短片,已上載至網頁。
周朝和之前的中國古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古文化都有以活人陪葬皇族的習俗。相傳秦始皇為李斯所勸,覺得陪葬的兵馬始終都會變成白骨,於是改以原人大小的兵馬俑陪葬,是進化了較文明的方法。這個做法後變成禮節,到漢代兵馬俑只有象徵意義,再進化到只有兩尺高。
既然兵馬俑是用以陪葬,附近必有帝王墓可引證主人身份及年代。結果經過七年在人口密集的獅子山上搜尋,找到了楚王劉戊的皇陵入口。發掘皇陵要將整個獅子山的居民遷移,內地在此很有效率,人民都需要樂意為國家利益服務。現時整個獅子山都是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