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05

Latin passion 拉丁情懷

香港管弦樂團今晚(10月28日)的拉丁情懷音樂會,是情迷拉丁藝術節的一部份。不過可以在音樂廳演奏而為人熟悉的拉丁音樂不算多。管弦樂團可算用心良苦,選奏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和拉丁美洲有關連的作品。 第 一首是蓋希文的古巴序曲 Gershwin’s Cuban Overture,是蓋希文在1932年訪問古巴兩星期後的作品,可以說是美國人在古巴的感覺。第二首是雷史碧基的巴西印象 Respighi’s Brazilian Impressions,是雷史碧基在1927年訪問巴西後的作品。雷史碧基的意大利音象作品羅馬之松和羅馬之泉非常著名,而這巴西印象卻有少許拉丁風 味。第三首是柯普蘭的墨西哥沙龍 Copland’s El Salon Mexico。柯普蘭在 1932年旅遊墨西哥,造訪一間舞廳,之後寫了這首作品。我覺得這三位著名作曲家雖然刻意表達拉丁美洲印象,在音樂中加入 Rhumba 和 Tango 元素,但和熱情的拉丁音樂比較仍較拘謹。 終曲是法雅的火祭之舞 Falla’s Ritual Fire Dance。這曲不是拉丁美洲音樂,而是西班牙音樂。但可以聯想拉丁美洲近代史,和西班牙殖民的關係,就可知拉丁美洲音樂的強烈節奏感有西班牙的根。火之祭正是如此,其舞蹈節奏比前三首更拉丁。 節 目的精華是兩首手風琴和結他的二重奏,是皮亞蘇拉的手風琴及結他雙協奏曲 Piazzolla’s Concerto for Bandoneon and Guitar 和哥比因的往事 Cobian’s Nostalgias。這兩位是阿根廷作曲家,兩首作品都極有拉丁風格,舞蹈節奏感極強。第二首更配合現代舞探戈演出。不得不提今晚結他部份由楊雪霏演 奏,她來自北京,在英國深造,現已享譽國際。她的技巧成熟,感情豐富,演出極流暢,為我今晚一大收穫。

Emperor concerto 皇帝協奏曲

今晚(10月7日)香港管弦樂團在文化中心的音樂會主題是皇帝與新世界,是指貝多芬的皇帝鋼琴協奏曲 Beethoven’s Piano Concerto No. 5 Emperor 和德伏扎克的新世界交響曲 Dvorak’s New World Symphony,還有一首羅永暉的無極意象。 無極意象可想而知是現代音樂,是羅永暉1996年慶祝區域市政局成立10週年的委約作品。此曲沒有明顯旋律,只有音效,但效果不錯,表達了趙無極抽象山水畫境界,可算是現代音樂成功之作。 皇 帝鋼琴協奏曲由意大利鋼琴家甘柏尼拉 Michele Campanella 擔任獨奏。貝多芬這首降E大調第5號鋼琴協奏曲因其構思宏偉壯麗,內容似在表現王者的威容,所以被稱為皇帝協奏曲。貝多芬把協奏曲華彩樂段風格放到樂曲開 頭,由第一樂章的開始,鋼琴便以飛快的琶音確立鋼琴獨尊的地位。第二樂章細緻動人,鋼琴融入了樂團,配合得非常理想。第三樂章迴旋曲是貝多芬非常出名的樂章,活力非凡。 甘柏尼拉經驗豐富,技巧無瑕可擊。他有長者之風,演出有板有眼,充分表現皇帝的威嚴。但我卻希望此曲的演繹能夠再活潑一些。 新世界交響曲大家都很熟悉了。我較為喜歡的是第一樂章的戲劇性。大家都說第二樂章的主旋律來自黑人靈歌 Swing Low,但我聽來聽去都覺得不一樣,可能是在旋律形態上有少許相似。但這旋律和其後的發展都非常感情豐富和憂怨,切合思鄉之情。第四樂章非常宏偉,但我每次聽到都會想起雷達噴即殺的主題曲,不知這對推廣音樂有無幫助。

Population

The September issue of Scientific American raised an important issue: Crossroads for Planet Earth. The entire issue is dedicated to this theme. The important message is that we have come to a point where what we do in the next 50 years will drastically affect the future of mankind. The significance is that most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