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Monthly Archives: June 2006

Li Chuan Yun plays Tchaikovsky 李傳韻演奏柴可夫斯基

香港管弦樂團的2005-06樂季已接近尾聲;莫札特誕生 250年的慶祝音樂會系列亦已完結;但港樂仍有精彩的節目,接著來一連三個星期都是演奏全場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今晚(6月23日)的曲目有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 的選自尤金奧涅金的波蘭舞曲 Eugene Onegin: Polonaise、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和第五交響曲 Symphony No. 5。 小提琴獨奏是年青小提琴家李傳韻。他被全世界公認為神童,是現今世上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現在已二十多歲,不再是神童,但仍在美國進修。各界對他的評價全都是好好好。小提琴大師 Ricci 說:中國已經出了一位偉大的小提琴家;New York Times 評論他的演出,說只聽他的一曲,已經不枉這個晚上。 所有人都跟著說李傳韻的演奏是非常好,但究竟是怎樣好呢?首先,你們可能看過國產片和你在一起,故事描述一位對小提琴有天份的劉小春的經歷,主要是說他和父親的感情。片中主角的小提琴演奏是由李傳韻幕後代拉。李傳韻也有在片中演出一個小提琴家,還被教授責罵。片中的高潮是劉小春參加小提琴比賽,李傳韻就是代他奏出今晚的節目: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其中一段。這首樂曲技巧要求十分高。聽說柴可夫斯基在此曲首演時曾先後邀請兩位小提琴家獨奏,但都因技巧要求太高而被婉拒,直至第三位才敢接受挑戰。 這首曲我在音樂會聽過很多次,每一位獨奏者都身懷絕技,可以應付艱辛的樂段。但聽李傳韻演奏此曲就完全不是這一回事,他表達每一個高度技巧的片段都非常從容,除了準確地表演小提琴技巧,他還可以深入地表達他自己對樂段的感覺。聽他的演奏,我發覺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可像脫胎換骨,感覺非常新鮮。他演奏的華彩樂段,是我聽過的最出色的一次。中間有幾個樂句,是一段非常複雜的琶音然後以一個高兩個八度的泛音作結。這個泛音非常之難處理,首先要準確做好音準,然後要使它和整個樂句混為一體。我聽過的所有演奏,在此都是小心翼翼地處理,我聽來都抹一把汗。但李傳韻拉起來信心十足,如履平地,我還覺得他簡直信心爆棚,因為他還可以在其中加插自己的手法,還悠然自得。曾有教授勸他不要用太多即興手法,以尊重原作者,但華彩樂段就是原作者給協奏曲獨奏家即興表演的地方,有些作曲家索性將華彩樂段留空好讓獨奏者自由發揮呢。 李傳韻encore演奏 Paganini 的 Caprice No. 24。這又是所有小提琴家必修的艱深樂曲,中間有一整段變奏都是以泛音拉出。在我聽過此曲的現場演出中,起碼有兩三成在此不合格。李傳韻的技巧高超,當然不是問題。他演奏的改編版本,比原作要求更高,但加入了少許現代爵士樂的風味,聽來減輕了原作小提琴經典習作的嚴肅感覺,音樂感因而較重。 今晚下半場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是他的交響曲最雄偉的一首,亦名為命運。我常將它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相比,因為很多樂思都有點相似。貝多芬的音樂結構工整慎密,而柴可夫斯基的感情較為豐富,兩者都是極品。

The World is Flat 2

This is part 2 of the notes on The World is Flat by Thomas Friedman. Some of the ten flatteners noted by Friedman have been aroun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Globalization 3.0 as Friedman proposed did not occur until 2000, the reason being that the flatteners have to collabo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synergize before […]

The World is Flat

The World Is Flat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globalized world in the 21st century by Thomas Friedman In 1492, Christopher Columbus sailed from Spain to India, taking a westerly route across the Atlantic, thinking it would be easier to go round the back of the world to reach India instead of going pass […]

The last three symphonies 終極莫札特

因為今晚(6月16日)聽港樂的音樂會,錯過了世界杯阿根廷對塞黑大半場賽事、回家時阿根廷領先三比零;還有二十分鐘,但竟然還可以看到三個入球;阿根廷結果勝六比零。今晚是魚與熊掌兼得。 莫扎特出生二百五十年紀念音樂會系列到達了高潮。今晚港樂演奏莫扎特最後的三首交響曲:第三十九、四十及四十一。這三首作品是莫扎特最佳的管弦樂作品,技巧成熟,感情豐富。以這三首作品為莫扎特的音樂作一總結,真是恰當不過。 第四十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非常為人熟悉,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就算沒有聽過這首交響曲,都可能聽過 Hook on Classic 這首流行曲古典音樂版本,或者在地下鐵聽過這個旋律的電話鈴聲。這首交響曲非常優雅,用不上定音鼓。另一首第四十一號交響曲就完全不同,別名雷神,莫札特在此用了大量的定音鼓伴奏,此曲氣勢雄壯,但又不失莫札特的風格,非常難得。我認為這三首交響曲的神韻在於它們的第二樂章,都是慢版。第三十九號交響曲的慢版非常有味道,以成熟的手法,迷人的旋律,創造感人的氣氛。第四十號交響曲的慢版是我三首之中最喜愛的,舒緩的旋律,慢慢發展至一個一個的高潮,越聽越覺得好聽。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有如歌的感覺,充分表現莫札特在聲樂方面的創作天才,反映在管弦樂上。不過慢版的音樂需要時間去咀嚼,不似激情音樂那麼搶耳。 今晚 Edo de Waart 將樂團位置重新編排,將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的位置互換。原本小提琴和大提琴各佔一方,高低音區明顯分開,身歷聲效果會較好,但大大的音樂廳不是每一個座位都是皇帝位。我曾經試過坐在很偏左的位置,低音幾乎完全沒有了。今晚的安排音響較為統一,不過如果如果座位非常不好,音響就不可能十分理想,惟一補救就是回家坐私家皇帝位用 Hi-fi 再聽一次;所以我下一樂季都是要早早訂購一級的門票。

Da Vinci Code 達文西密碼

剛看到消息,達文西密碼一片在內地提早落畫,官方說法是當局希望其他國產影片能有較多檔期,但有陰謀論者謂該片被禁影。這可有點奇怪,因為宣傳部在影片開畫前曾推介該片,中央電視台也曾推出特備節目介紹情節,但後來有內地天主教徒示威抗議該片,而當局態度有轉變,這算不算是宗教自由呢?該片上映至今全球票房已高達38億港元,成為06年全球票房冠軍;電影在港上映首天便收得282萬港元,而現時內地的票房更達1億4,000萬人民幣。 我上星期在數碼港看這片,觀眾不算多。這片在攝影和導演方面都有水準,但演員和編劇卻並不出色。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我太太說很多引人入勝的情節都忽略了,例如 Silas 由孤兒變成殺手的經歷,和 Sophie Neveu 一家車禍的真相。我卻認為此片電影感不足,在兩小時內很匆忙地講一個複雜的故事,但最重要的情節卻只是由 Sir Leigh Teabing 口述。它的成功是原著的餘威和電影公司和反對者宣傳的效果。是否有朋友又看原著又看電影可以分享一點感想? 被一些教徒反對的情節其實一點都不新穎,有些說法流傳已久,我認為這次事件處理得不好。這使我想起1973年的 Jesus Christ Superstar。此片由著名舞台劇改編,我非常喜歡電影版本,有羅馬士兵手持自動步槍,戰鬥機作為天使,還有強勁的搖滾樂。開始時基督教團體都強烈反對,正如達文西密碼一樣,說它褻聖,曲解聖經,教壞教徒。但後來有高人發覺這非常受年青人歡迎的電影是不能禁,而它所講述的聖經故事正是傳道人想找人聽的。教會即時大變身,由基督教團體和教會學校組織教徒和學生去看這電影,一面看耶穌的故事一面學英文。 我看了 Jesus Christ Superstar 不知多少次:電影,舞台劇,VCD全都有;尤其喜歡其配樂,各首主題曲,和演 King Herod 的肥佬。影片的情節和我在學校接觸的聖經故事一樣,但演繹的手法極佳,發人深省。其中有三點我在1973年已注意到。第一點是猶大,他是該片主角,不是耶穌;該片主要是說猶大的心路,他被引導去出賣耶穌,而由始至終都預知結果,是耶穌最知心的門徒,事發後有戰鬥機天使多謝他;我們剛看到猶大福音被發現又被證實為真本的新聞,但這觀點很久之前大家已知道。第二點是 Mary Magdalene 在片中被描述為耶穌的情人,這和達文西密碼中的聖杯傳說是一樣,Jesus Christ Superstar 一片對此著墨很多,Mary Magdalene 緊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在半夜深談,又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陪伴在旁,在片中她並不是被耶穌救贖的壞女人 Magdalene,亦不是聖母瑪利亞,而是耶穌的伴侶。第三點是耶穌到達麻瘋病人的山洞,熱心為他們治病,病人越來越多,不斷包圍他,耶穌努力接觸每一個人,但終於被淹沒,然後大叫 heal yourselves.

Paradise Now 立見天國

有否看過立見天國 Paradise Now?此片現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好評如潮。我上星期日(6月4日)看了,但似乎快要落畫,要看就要快快。巴勒斯坦的影片,講述人肉炸彈自殺式襲擊者的故事。它是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得獎無數,又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因為題材敏感,在美國引起爭論。 天國在那裡?是否在死後,還是在下一世?當人正活在地獄,有什麼方法可以立見天國呢?天國可能只是一個空泛的承諾,但在沒有希望的人心裡,這是否是惟一的希望?參加聖戰,殺死一些有關和無關的人,就可以立見天國了,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人會相信這些。 這部電影沒有一點血腥的鏡頭,兩個自殺式襲擊者一天的遭遇,可能還會令你覺得可笑。烈士臨死前的誓師錄影,策劃者並不當什麼一回事;錄影帶變成商品,幾塊錢就可以出租。到最後,你可能會認為那個臨陣退縮的自殺式襲擊者其實是英雄,而另一個視死如歸,一心求死的,並實並不見到真主,他的英勇只不過是想和通敵的父親劃清界線。 好介紹;去看看吧。

Implanting RFID tags in human

I just read from LiveScience about a proposal to implant RFID tags in immigrants. This proposal was made by VeriChip, a company which supplies such equipment. The reason for such move was that USA would need to know who were in the country and why they were there. The CEO of the company proposed using […]

Symphonic Dances 熱舞交響曲

今晚港樂的音樂會名為熱舞交響曲,當知不是舞曲這麼簡單,應該有舞蹈助慶。其曲目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組曲 Tchaikovsky’s Swan Lake suite,愛德華斯的雙簧管協奏曲 Ross Edwards’ Oboe Concerto,伯恩斯坦的夢斷城西交響舞曲 Bernstein’s Symphonic Dances from West Side Story,和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 Ravel’s Bolero。 你可能認為天鵝湖有芭蕾舞表演,或者夢斷城西適合現代舞,但出乎意料跳舞的是雙簧管獨奏家戴安娜黛熙蒂 Diana Doherty。此曲是 Edwards 為她而作,充分顯示雙簧管的技巧,不過新派音樂的旋律充滿神秘感,聽來有點吃力。雙簧管獨奏時配合舞蹈動作,遊走於樂團之間,其在樂團之中的發聲位置亦不停改變。這使我想起有人認為環迴立體聲不切實際,因為樂器不會經常轉換位置;不過今晚聽 Diana Doherty 演奏,效果正是如此。此曲應用環迴立體聲錄音,才可表達作曲家的心意。 另一首有舞蹈配合的居然是 Bolero。雖然此曲起源自芭蕾舞劇,但我從未看過。Bolero 的節奏單調,全曲重複一個節奏。另外它只有兩個旋律,不斷重複演奏,不作任何發展。它的音樂在於每一段使用不同的配器,由輕聲漸漸發展到整個樂團的巨大聲響,差不多各種樂器的組合都出現過,所以它是學習配器法經典之作。今晚的舞蹈請來梅卓燕編舞,她是港產國際級舞蹈家,而由演藝學院舞蹈系演出。編舞很別出心裁,因為在一個已被樂團佔去大部分地方的舞台上,舞者要使用座位之間很少的空間,用不太大的動作來做出戲劇性的效果,果然令我耳目一新。

IPCC incident 3

EGRIN IT Focus Group is holding an IT security seminar next week. I hope everyone has enrolled. One recent example of this important topic is the IPCC incident. Members interested may wish to take a look at this LegCo webpage on the meeting of the LegCo Panel on Security held last month. It contains 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