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12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Assisted Dying
We discussed euthanasia in 2009. I had a blog article talking about various forms of voluntary dying. I also referred to the proposal of an euthanasia court for saving lives in addition to determining the genuine euthanasia cases. This is a complex and controversial subject which we often heard people said let us not discuss […]
人生第三幕
在TED Women看到珍芳達講人生第三幕,很有趣味,送給退休的同事看看。 現代人很幸運,壽命比起三代前長了一半。二十世紀初,人類的平均壽命約六十歲;但現代人的壽命可達九十歲,而且不限於少數富有的人,大多數人如身體正常都可活到這個年紀。社會對退休年齡的概念追不上時代,現代的退休計劃是基於人類只可有效工作至約六十歲, 然後就要退下來等待最後時刻。但是現代人的退休生活期可以非常長,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其位置和價值。 人們對生命周期的一般理解是一條拋物線,由零至頂點然後下降至零。新的概念是人生應是向上的階級,由低至高直至頂部。但以熱力學原理,所有系統都要回歸至熵entropy,其間不斷衰退,而人類體能亦是一樣。但人類精神卻不跟從這定律,精力隨時間下降,但精神意志卻可以上升。 人生如果像一套戲劇,會是一套三幕的劇。第一幕是開頭的二三十年,由出生至經歷少年求知階段和初出道在工作中受訓練的階段。戲劇的第一幕是介紹背景和進入角色,使觀眾心理上預備接受接下來的情節。人生第二幕是生活與工作高峰期的三十年,大約至五六十歲;所有人生的疑惑、壓力、成功、失敗、鬥爭、衝突、情慾等都在這階段發生。戲劇的第二幕都是如此處理;最甜蜜的情節,最矛盾的掙扎、最不公平的對待、最懸疑的陰謀、最熱血的惡鬥都會發生,務求令觀眾看完第二幕後坐立不安,很多疑問有待解決,希望第三幕盡快開始。 三幕劇的第三幕是大結局,雖然結局可能是完滿的或是悲慘的,但總會給你一個答案,還有可能答案會引起思考然後使你想再看下一套戲。第二幕的伏線將會一一解開,所有情節都有解釋。可能背後原因和你想像有差別,其結果亦和你的期望不同,但你會明白真相。人生的第二幕不能盡如人意,大家都希望之後會有好結局。人生有了第三幕,大家就不用在第二幕完結後就充滿疑惑的離去。人生第三幕約在退休後開始,長度不比第一二幕短,可以充份使用來將第二幕的情節解開。 珍芳達說第三幕開始時,我們因年紀漸大和經驗較豐富而變得感覺良好、較少壓力、較友善、沒有那麼焦急、會較關心和別人的共通點而非差別。第三幕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幕,亦是最重要的一幕,和第一二幕有莫大關係。每一個人在其第三幕都有不同的任務,但總需要和之前的情節連接。我們會回顧自己所做的事,理解其真正意義和後果。在大結局的一幕,我們可以糾正以前的錯誤,完成未了的心願,將疏遠的關係修補,成為一個較為完整的人。我們可以自問,一生所為足夠保證上天堂嗎?天堂是否存在是否最後結局?答案可能就在第三幕與之前兩幕的一個理性連結,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圈,一生就完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