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12
The Road to Serfdom
The Road to Serfdom by F. A. Hayek I bought the definitive version of this classic,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t is to be used as an academic text book. Besides the main text, there are numerous additions including an introduction, five very long forwards/prefaces to five different editions, plus some reviews […]
不死之謎和人類文明
剛在美國科學人雜誌看到一篇文章,推論不死之謎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關係,可當是趣文一讀,又可思考一下作者的邏輯。 死亡在人類的意識上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我們知道古往今來都不斷有人死亡,他人的死亡是很真實的事情,後事怎樣辦後人很清楚。但我們卻無法真正知道自己死亡後的現實是什麼。死亡的定義是一個人從有意識的生命進入無意識的狀態。我們是不能真實地意識到自己無意識時的狀態是怎樣。在此來說,自身的死亡是不真實的。這兩種概念形成一個異論,使人對死亡有恐懼感,每個人心底裡都可能有一個慾念,希望可以解開不死之謎。 要永生不死,人類有多種想法。作者將之歸納為四大類。第一類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保持活著。自古以來不少人都在尋求不老的方法,其結果是無人可成功。以現時的醫學水平,似乎尚無人可活過120年。就算醫學再突飛猛進,我們只可預計人類壽命可再延長數十年。長生不老在物理上,或在熱力學原則上,最終是不可能。 第二類是復活。不是宗教迷信的復活而是科學上重做一個一模一樣保有原來記憶和思維的生物體以延續自己。這一種複製的想法有著矛盾;準確的複製品會和原品有同一樣缺點,亦會衰敗。更重要的是複製品無論如何準確其實都只是複製品而非自己。如果複製品和自己同時存在,就更突顯這個矛盾。 第三類是靈魂。幾千年來宗教都利用這個思想與身體分離的二元說法去描述死亡後生命的延續。這個無法證實的解釋信眾沒法質疑。但現代醫學、神經生物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已證實人的記憶、意志、思維、信念都要依靠腦部組織的健康。沒有身體的支持就沒有思想靈魂。物理上的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 第四類是傳承。人的身體隨著時間衰敗,保留下來亦沒有價值。要世世代代保留的反而是一個人做過的事,更應該是為人讚頌的功績。很多人在我們這一年代之前已死去,但仍為人所知,全因為他們有些東西或事跡遺留下來。在七十年代有一套心理學理論:恐懼管理論;它推論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形成潛意識的壓力,推動了人類各種行為,導致人類文明的發展。在群體層面,恐懼死亡的威脅而要保存生命的動力,驅使社群壯大,團結而建立社會、律法、宗教、文明、思考系統去理解生命。在個人層面,傳承的慾望亦驅使人類將精力投放在事業,文化藝術和建築等各種創作。 傳承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傳宗接代,這其實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亦是進化論的基本原素。很多生物美化自己目的就是要吸引異性。人類在此的行為更是多采多姿,潛意識的目的就是要將自己延續下去。不少行為和文化藝術,如果不是說人生哲理,民族尊嚴,總是走不出羅曼蒂克的一套。
金星凌日 Transit of Venus
金星凌日是一個神秘的名詞,有點像武術秘笈裡的殺著招式,又似是宗教迷信的祭神驅魔儀式。就算是科學家都會說是一個驚人的天文現象。但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只是金星走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位置,在地球看到金星在太陽光面上經過。 但金星凌日事件近期被大力鼓吹,其中有特別原因。有一個金星凌日特設網站 transitofvenus.org 做了一個短片,介紹事件的前因後果和它的重要性。有興趣可點點下面圖片看看。 最切身的資料是金星凌日將於2012年6月5日發生,歷時6個小時,當日梁振英還未正式成為特首。在香港,我們可以在2012年6月6日上午看到這個現象,大約到中午就會完結。之後我們今生都無法再見到。但請大家不要蜂擁去看,電視傳播就可以了,自己看太陽幾個小時可能會眼盲。 金星和地球都繞著太陽轉,金星走到適當位置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但因為大家軌跡和速度不同,這個最小公約數以人類時間觀來說就要很久才出現一次。根據天文學計算,金星凌日事件會大約在8年和110年交替出現。上一次是在2004年,而再下一次就要等到2117年了。雖然在地球歷史上這個現象出現過無數次,但人類有意識地觀察和理解金星凌日只是由17世紀開始。由1631年起只遇上7次。 天文學家克卜勒Kepler是預告金星凌日發生日期的第一人。他預告了1631年的金星凌日,但因發生時歐洲是晚上,所以沒有觀察成功。在1639年金星凌日再發生時,英國天文學家霍羅克斯Horrocks第一次以望遠鏡觀察,又作出準確量度和詳細記錄。之後世界就理解金星凌日的重要性,因為這個天體運動可被準確量度,就可以之推算金星和各行星的距離,和太陽系的面積。於是在18和19世紀的四次金星凌日,全世界都瘋狂起來,各國派出探險船隊到各大海洋,務求將金星凌日的每一分鐘都記錄下來。20世紀沒有金星凌日;對上一次在2004年首次有太空望遠鏡加入觀察。今年是本世紀最後一次,科學家們已做好準備。 金星凌日在科學上和宗教上都有重大意義。由哥白尼Copernicus至伽利略Galilei,在16/17世紀時天文學家已推翻了地心說而理解太陽系的結構。這些學說被宗教權力以固執的教條暴力鎮壓。當金星凌日被準確地預測又實質地觀察到,強力的事實證據就將宗教無知而堆砌出來的道學徹底推倒。人們真正感覺到太陽系的浩瀚和行星系統的奧秘,然後知悉地球的渺小。近代幾個世紀以來宗教迅速沒落,17世紀開始為人清楚認識的金星凌日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其實水星亦是位於太陽系的內軌道,所以都有凌日。但因軌道較短,幾年就有一次;又因水星體積細小,觀察較難,所以天文學家對水星凌日沒有那麼興奮。金星凌日在18世紀時還有一個發現,就是在和太陽影像非常接近時金星的圓周有模糊點,科學家因此知道金星有大氣層,干擾了太陽光;這現象在水星凌日時不明顯。這個事實十分轟動,因為證明有大氣層意味另一行星會有生命存在,對宗教是一大打擊。最新的發展是利用凌日原理,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以外發現多個系外行星exoplanets,現時已知四百多個,預計可知的會有600億個;和地球類似又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一定會大量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