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ne 2014
關愛基金
數年前,政府設立關愛基金,預計要商界貢獻100億,政府配對100億。豈料風雲突變,商界竟然第一次縮沙,答應了又要再考慮,即是食言。政府騎虎難下,唯有於2011年自行注資200億。而商界只是象徵式捐款18億。 關愛基金將這一筆龐大的現金交托於金融管理局,但回報很低。幾年來收益總共只有9億,年利率低於1.5%。有見及此,政府準備在市面找尋一些健全而有較高回報的基金,將關愛基金的不動現金轉移出去投資,以收取較佳回報。 市面有一隻新發行的基金,由聲譽良好的跨國集團管理。其往績甚為吸引,而基金亦保證可以每年有10.2%的定息回報。以150億的本金計算,每年利息收入已有約15億,足以維持關愛基金的支出。如悉數投資,關愛基金就可保存本金,只靠利息提供利民措施。傳聞這一個建議已為政府接納,合約已在準備中。 但有謠言說這一隻基金未必穩健,如果倒閉,將會是最大的Ponzi局,比馬多夫案還要大。廉政公署希望調查一下,但政府的交易已準備妥當,不想再生枝節。廉政專員范羅佩芬亦不想跟進。但因有可疑的地方,政府派人去商討是否可以稍為延遲交易。基金有一位顧問,是退休高官,人稱橋王。他力陳政府誠信的重要性,失信可引致管治困難。交易於是按計劃進行。 以上只是電影Z風暴的情節。
對脂肪停戰
我早前寫了一篇博文,描述糖其實是引致肥胖的元凶。其中有一個結論,就是一卡路里的糖可能比一卡路里的脂肪更能今人致肥。很多人都接受食太多糖不好,但對脂肪仍有介心。 其實人類的本性是非常渴求脂肪的。幾百萬年前,類人猿的生活範圍由樹上落到地面,食物加入了動物蛋白質和脂肪。這個變化使腦部組織加速發展,智力大大增強。有一些重要的氨基酸只能由動物蛋白質獲取,而一些維生素需溶解在油質才能被吸收。自此肉食成為人類重要食糧。但肉食來源要靠狩獵和畜牧,供應不多。直至二百年前,普通人家吃一餐豐富的肉是一件大事。近代人肉食充足,要歸功於現代工業化畜牧技術。 約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醫學界發現很多心臟病的起因是血管被膽固醇阻塞,而膽固醇由脂肪組成。雖然大部份膽固醇是由肝臟自然產生,但醫學界仍建議市民少食脂肪。 時代雜誌6月號有一篇報導,請大家對脂肪停戰。這個戰線由美國開始,醫藥界大力推廣降膽固醇藥物和宣傳脂肪和膽固醇的關係。市面隨即推出脫脂和低脂食物。在1977年,美國參議院一個委員會發表報告 – 美國人的飲食目標,建議大家少吃肉和脂肪,多吃碳水化合物。這個智慧在1980年被制度化;美國農業部發出飲食指引,其中一條就是要盡量避開膽固醇和脂肪。其間有很多研究報告和理論得出不同的結論。但主流藥廠支持脂肪有害論,而一整代的醫生亦已是這樣被教導。 現時市面供應的包裝食物,有超過三分之一聲明是低脂;很多肉類都先被除去脂肪。據統計,近年美國人已減低進食脂肪,但患上心臟病的比例卻上升了。要找出原因,舊理論有檢討的必要。 較深入的研究說膽固醇有两類 – 低密度LDL和高密度HDL,而脂肪因含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有害的LDL膽固醇。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脂肪使两種膽固醇都增加,對血管的害處抵消了。吃多了低脂食物對健康反而有害,起源是在其代替品。脂肪會使食物有特别風味和質感。減低了脂肪,食物製造商要加入代替品如大量的糖、澱粉質、人造牛油和調味劑等等。人造牛油因含反式脂肪已被證實對身體有害,而其他的代替品都使人不自覺地食用了過量的碳水化合物。 文中亦有解釋身體消化使用碳水化合物的過程,和當食用過量時所引起的不良連鎖反應。這和我在之前的博文記錄的一樣。 要解決致肥而損害健康的問題,第一點要做的是要對脂肪停戰。因為只迷信脂肪有害,很多人極力追求低脂食品或迴避肉食脂肪,但對低脂食物極放心而不加防範和節制。其結果反而是使身體內分泌機能混亂,致肥又引起各種疾病。對脂肪的恐懼應要解除。很多人因此而處處防範而引致飲食種類不平衡。文章的健康飲食建議是要適量和新鲜。任何食物過量都有害,而新鮮的蔬菜和肉食脂肪都是人體所需。 請看看時代雜誌所做的短片,簡介文章的内容。
食食下野買基金
香港對小投資者真是保護周到,當市民是白痴。以前去銀行提款,有職員會建議你將存款作投資。現時立了例,連銀行在柜位都不能講投資。銀行投資部要設在另一鋪位,要和零售服務完全分隔,出入口要分開。以為市民就此不會胡亂投資。其實日日報紙都有講投資收益,又日日都有人打電話給你推薦投資產品。不如透明一 些,使人人有充足資訊,又加緊揭露風險,更是上策。 大陸真自由,自由到無皇管。食食下野都有投資服務。下面介紹這間連鎖餐廳竟然自已發行投資產品,派息多過銀行。最勁是投資產品寫入餐牌,點點下菜都收到資訊。如有興趣,點菜時問問待應,有詳細介紹。如想買貨,餐廳會即時派出理財經理,陪你進餐之餘又做財務分析,食餐飯分分鐘幾十萬上落。 餐廳賣投資產品,聽來很不習慣。感覺上好似是騙局。但再想深一層,餐廳是正當生意,和地產鋪金鋪一樣。現時坐巴士都有宣傳勸人借錢,看任何刊物都有各種宣傳廣告。至於在餐廳傾生意更是常事,經常都見到有人在餐廳酒樓傾合約保單等。 餐廳自行發行投資產品可以嗎?據聞這連鎖餐廳規模很大、生意種類多,有自己的投資部門。如果這些投資產品是合法的話,大陸是沒有規管只可以在那裡做宣傳推廣。問題是用高回報來吸引投資,資金如何生息及其風險需要詳細解釋。看完這個案我覺得搵食真艱難,做餐廳待應都要有理財產品知識。 ********** 酸湯魚連鎖店也賣理財產品 華爾街日報 總部設在北京的籮籮酸湯魚以賣貴州傳統口味菜餚為主,這家餐館從上個月開始向顧客宣傳該公司旗下的投資產品。根據餐館服務員分發的宣傳單,進店的食客還可以同時購買理財產品,其產品回報率遠高於銀行和中國股市的回報水平。 根據宣傳單,其中一款投資額為人民幣50萬元(約8萬美元)的產品年化利率為13%,其他幾種產品為8%。相比之下,中國政府設定的1年期存款利 率上限為3.3%。 上週在位於北京簋街的籮籮酸湯魚門店中,每張餐桌上都貼著宣傳單,宣傳單承諾保障投資者本金和收益的安全。 一位服務員說:我們會向感興趣的顧客介紹產品的基本信息,如果顧客真的想買理財產品,會把他們推薦給專門的理財經理。在一些餐館中,對於有這方面潛在需求的顧客,理財顧問在用餐時間可以隨叫隨到。 籮籮財富的負責人程榮稱,考慮到市場競爭激烈以及籮籮酸湯魚連鎖店的廣大客戶資源,公司決定通過酸湯魚的14家連鎖店來推銷他們的產品。 理財產品都號稱和銀行存款一樣安全,同時還不受嚴格的利率限制。基金經理通常把資金投向中國經濟中難以獲得傳統銀行貸款的領域,例如房地產公司等。股市疲軟以及房地產價格不穩定都增加了理財產品的吸引力。 撰稿:華爾街日報Grace Zhu **********
Natural Ponzi
The Ponzi scheme is a fraudulent financial scheme meant to cheat money. Such practice occurred since the 19th century when commerce and investment were blooming in the Victorian era. It was made famous by Carlo Ponzi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o created many fake financial schemes. When the schemes crashed, many families were ruined […]
竊聽風雲3
竊聽風雲3剛剛上畫,似乎大家都很期待。上兩套竊聽風雲電影口碑都不錯,題材吸引,劇本故事複雜,拍攝手法現代。竊聽科技是現代大熱議題,以之為背景已吸引不少觀眾,劇本的社會議題亦相當到肉。 第三套亦是用這一個模式,議題是講地產。以前的電影描寫科技,觀眾認定是科幻,非常誇大。但經Snowden一役,大家才發覺先進竊聽科技是真實的,而且全世界各國都已廣泛採用。電影所說要借用電訊公司協助來竊聽電話其實已算是低級技術。劇本情節很複雜,兩個多小時的說故事時間很緊張,很多情節都匆匆交代,要留心人物關係才明白。各演員的演出就一致好評,尤其是老演員曾江,演技非常精湛。 故事骨幹是新界地產發展的勾心鬥角。劇情我不評論,以免破壞大家看故事的期望。但有一點想說的是新界用地大問題:丁權。這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政策是大忌諱,影響新界原居民的極大利益,亦影響香港的整體經濟發展。政府幾十年來想處理這個問題都不得要領。林鄭曾經大膽提出一些可能性,但新界原居民已群起攻擊,結果很快就不了了之。 記者追問導演為何要選擇這一個題目。他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意思是已預期既得利益者會向他發動攻擊。他大膽地虛構一個故事,說政府決定停止丁屋政策,不再批出丁屋。為補償已擁有的丁權,可讓他們集中興建三十層高的大樓,可使用地更有效率。地產發展大戰由此引發。這一個說法和林鄭所提出的不同。林鄭所建議的是分階段減建,但現時一代的原居民仍可享用。以陰謀論來推測,以電影這一個軟性方式來提出這個議題可能別有用心。一是政府知道高調單方面提出行不通,所以用其他方式先在社會引發討論,培養民意致時機成熟。二是原居民界亦知道這個政策不能永久持續,如需解決,不如找一個有最大收益的辦法。不論如何,電影界可能被鼓勵或協助拍攝這個題材的電影。實情如何,可以看看各方反應。電影宣傳在幾個月前已開始,而電影在早前已在大陸上畫,香港亦在今個星期四公映。直至現在,口頭攻擊仍未開始,而影評亦迴避評論有關丁權的情節。我覺得這是風暴前的沈寂,大家都在等候他人開腔。起碼這是一個好預兆,有可能檯底討價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