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14
吃魚翅
很多朋友喜歡在吃飯前先拍攝食物然後上載至FB。最近見到一位朋友將一碗魚翅的照片上載,還讚嘆不已。另一事件是一群朋友相約聚餐,餐單有魚翅羹或海味湯的選擇。有人建議不如投票吃那一樣。結果竟然是10:1選擇魚翅。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反對吃魚翅近年很流行, 變成了群眾運動,很多人將此掛在口邊。而強迫別人不要吃魚翅幾乎達到欺凌程度。但魚翅食譜深入民間,歷來都是受歡迎的食物,被認定是美食。原來心底裡大家都仍希望在歡欣的場合可以有魚翅佐餐。 世上有多種食物,亦有人提出種種理由勸人不要吃這樣那樣。但不吃魚翅運動攪得特別有聲有色。最早發起的是動物愛護者,跟著有環保人士。有人提出政治背景。在美國,中式餐廳都以魚翅為鎮店之寶,食魚翅被看作是中國象徵。當反吃魚翅運動開展時,政治家亦利用機會鼓吹一 番,使運動升溫再國際化。但不吃魚翅的理由是否強大到值得民眾四出抗議又騷擾正當商人呢? 最常聽到的理由是鯊魚受虐待。魚翅由鯊魚身上割下。有一些漁民捕到鯊魚後,即時割下魚鰭又將受傷的鯊魚放回海中,鯊魚因此而慢慢死亡。 這種活割魚鰭 Finning 的殘忍方法已被大部分東太平洋國家列為非法。執法人員會巡邏檢查漁船和在港口檢查漁獲,檢控違法者。在南太平洋盛產鯊魚的水域,仍有一些不法漁民用這個方法取魚鰭。但鯊魚有價,大部份的鯊魚都是整條捕獲,取魚鰭後被用作肉食,其軟骨和魚肝可作藥用,鯊魚皮亦可用作皮革。它們的遭遇和其他被人類屠殺的動物無異。 一個常聽到的訊息是鯊魚要絕種了。現今海洋濫捕的情況很嚴重,很多魚類都面臨滅絕。尤其是非常美味又受歡迎的吞拿魚。但鯊魚經常被說是快要完全消失了。究竟實際的情況是怎麼樣?世上有超過400個鯊魚品種,有201個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公約組織的紅色觀察名單;其中只有25個經常被捕獲的品種被列為瀕危,其他的是有危機需要觀察。 我覺得以上兩個已是非常充分的理由需要保護鯊魚。但保護鯊魚和保護其他動物一樣有各種方法。鯊魚亦和其他動物一樣可供人類使用。兩者需要取得平衡。 反對吃魚翅變身成為群眾運動後,就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被創造出來,在互聯網上吹噓。我看過幾個説法可以仔細思考一下。 有說吃魚翅只是虛榮,因魚翅完全沒有營養、沒有味道、只是骨骼。這只是想當然的説法。魚翅是由鯊魚身體產生,是一種蛋白質,內含骨膠原,對關節有幫助。中醫藥說它有補腎、養顏、健髓的功效。就算不説醫學用途,蛋白質已是人體營養必需品。 有科學研究發現魚翅含有重金屬如水銀等。反對吃魚翅人士即時大造文章,説它對身體有害。這當然沒有錯。實情是現時全世界大部分的海洋都有重金屬污染情況,所有海産都會吸收重金屬。在食物鏈頂部的魚類含量較多。不單止鯊魚或魚翅,所有大魚以至食肉的魚類都有此問題。 另一個由環保人士提出的是生態問題。其邏輯是因吃魚翅,至鯊魚絕種。因鯊魚吃小魚,沒有了鯊魚,小魚數量不受控制,引發生態大災難。但海洋大魚種類繁多,其他大魚一樣吃小魚。就算小魚數目增加,亦不見得是災難,小魚會生活得很好。 不顧一切的反對吃魚翅,對其他人士有很壞的影響。首先是想吃魚翅的人士的自由被干擾了。他們受到不必要的壓力。這個運動在學校亦被推廣,未有充足分析能力的學生被灌輸不完整的資訊而洗腦。 受影響最大的是正當的商人和工人。經營餐廳的商人,尤其是中式餐廳,受到無理的欺凌。有些餐廳要將魚翅餐單收起來,只在有顧客要求時才供應。真正受影響的是經營魚翅買賣的商人和處理魚翅的工人。他們倚靠魚翅維生。其生計的困難是反對吃魚翅的人士沒有考慮的。 魚翅有很深厚歷史的食譜,是很有價值的飲食文化。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查至宋代。明宮史有記載,明熹宗喜食以魚翅、燕窩、蛤蜊製的一品窩; 本草綱目亦載有魚翅的價值。魚翅普遍在民間入饌可以追溯至明清年間。魚翅一般是在嫁娶或壽宴等喜慶場合時奉客,成為禮節的一部分。我們經常都說要保護人類文化遺産。有千年歷史的飲食文化應要好好保護。 但鯊魚和其他瀕危物種是應該要受保護的。試想像這些物種所受的苦難,就是被人類濫捕和虐待。最有效的保護方法是設立禁捕區和海洋保護區。很多國家都將某些海洋物種豐富的海域定為海洋國家公園,禁止在內捕魚和進行商業活動。各種海洋生物可以此繁殖,海洋生態可以受保護。至於已被列為非法的活割魚鰭的漁船,各國可以增強執法能力,將這種方法禁絕。魚翅的供應,仍可以靠正常的捕魚活動。集中力量對付幾百條違例的漁船,總比騷擾十幾億食客為佳。 更應令人關注的是推動環保的方法。保護生物、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是祟高的理想,其起點是愛護。但現時我們見到的環保行動卻不是推動愛護而是推動仇恨。其宣傳重點是人們如何浪費、如何污染、如何不人道,目的是教唆大眾去計對他人。這些訊息亦在幼兒間傳播。兒童得到的印象是成人都在做不好的事。很多家長都曾抱怨孩子從學校回來竟然會指責成人用太多紙、用太多水、和吃魚翅。他們認定這些是成人的邪惡行 為,但卻缺乏了愛護的認知心態。我覺得這對社會風氣,兒童心理成長都有不良影響。環保教育應要從新規劃,以推動愛護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