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表的2013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即時引來不少批評。但我覺得這份文件比去年的人口政策報告書已寫得較好。因為這是一份諮詢文件,除了現狀之外,只可提出問題,諮詢市民意見;所以沒有即時清楚說明長遠的解決方案。若以此來批評有點不公平。
雖然如此,文件內容仍有不足,很多提出的議題只是想當然,很難說政府在未來人口上有一個願景和期望。首先要說港童在深圳的問題。早前謠傳文件會諮詢雙非兒童父母來港的政策,現證實並無其事。反之,文件極度低調處理港童在深圳的問題。首先,它將問題縮小至局限於雙非兒童;接著重複教育局剛做的應對,即是將他們派入現有的新界區幼稚園和小學,包括北區至大埔區;最後,說因現時雙非零配額,雙非兒童問題幾年後會自然解決。這是很膚淺的想法。港童在深圳不只是雙非兒童問題。深港融合已漸漸發生,不少香港家庭居於深圳,可以舉家每天都回港。深圳當局推算幾年後有五萬港童在深圳, 而超過一半約三萬人要跨境上學。今年北區小學學位已不足夠,現在的規劃更不能支持幾年後的增長。距離香港不太遠的深圳市區使可以跨境上學的範圍其實不是無限,學童數目有一個上限。但該區會漸有更多香港家庭居住,跨境學童問題應不可能消失。現時政府的態度和方法實在不能持續。
不過這只是人口的一小部份。最基本的人口變化當然是出生率。這一個概念有一個基本的矛盾。世界人口爆炸,科學家預言在不久的將來世界人口將會由現在的七十億增加至一百億。而一百億的人口將是地球資源所能承受的極限。其中已發展的國家出生率減低而發展中國家增大。全球的科學家都勸告所有國家要管理好家庭計劃,以免人口膨脹得太快。但香港卻十分短視,認為要鼓勵市民生育。已發展國家的人民選擇只生一個小孩,是由於知識水平提高和女性權益受尊重。這一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再者,政府提出的方法,是以金錢和福利來增加生育的意欲。但生育所帶來的責任和負擔,是遠比政府所能提供的福利高。星加坡已有例子證明這些措施沒有效用。
輸入人才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但全世界的國家都想輸入人才,香港如何和別的國家競爭。現今世界人口流動相對自由,人才亦會擇沃土而居。輸入人才不同輸入外勞以暫時解決某些人手不足的工作。輸入人才是想改造未來的人口結構。以短期的高薪吸引外來的人才不是好辦法,反而會引起本地人才不滿。報告指出困難在於高樓價、空氣質素和國際學校學額不足。學額問題是由我們自己做成,因為國際學校收了大量本地學生。首兩點不是人口問題,而是對全港市民的責任。輸入人才關鍵在香港的整體吸引力。在現階段,現實是香港仍對中國人才有吸引力,輸入人才可傾向中港融合。
我覺得老人問題不盡是人口問題,而是老人福利問題。至於退休年齡,實際上社會已視65歲為界線,已由強積金安排落實;例外的只是公務員條例。公務員事務局再諮詢也否,可以預見未來新入職公務員將會以65歲為退休法定年齡。不過其影響要三四十年後才發生。其間,政府只需放寬退休再聘任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