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來腳部不適,要像CHT一樣暫時休息。旅行暫時不去了,連兩小時的電影都不能應付,只可以支持一個半小時的音樂會,還要有十五分鐘中場休息。近來狀態轉好,想去看電影諾亞,看看聖經故事怎樣被惡搞,不過已經落畫了。今天轉去看超越潛能 Transcendence,算是有點收獲。
看電影介紹說是科幻電影,電腦想統治人類。但有些影評說是愛情電影,男女主角至死不渝。我覺得導演在言情方面做得不錯,手法淒美無奈;只看電影表面,確是愛情得不得了。但看看電影的骨幹,又覺得概念很科幻,取材於現時流行的觀念和尖端科技發展。雖然如此,影片沒有驚人的特技,所謂高科技產品都是我們已常見的資科庫、互聯網,連一些高科技的機械人都欠奉。
劇本的主要概念是人工智能。這些研究想跨越科技和意識,生物有機的代謝和自我意識的關係。在另一方面,很多研究以科技提升智能,最基本是眼鏡,很多人都用,再者是Google Glass;而以機械協助或加強身體機能已很常見,自我控制的機械人亦在研發中。互聯網上驚人的資料和知識我們已垂手可得,下一步是要植入腦部使可隨時使用。
男主角是一位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學家。在一次演講中,有一位觀眾質問他是否想自已創造一位神。他的回答是我們不是一直都在這樣做嗎。這其實是劇本的重點。幾萬年來,人類將不能超越不能理解的事物創造為神。研究智能的工作,一直是想將腦部思維資料化、數碼化、程式化。現代科技已做到很深入,但人工智能雖然知道事物的各種原理和定義,但不能理解道德上的對與錯;這是人類感情上的缺陷而產生的非邏輯性的決定。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生死關頭,男主角的思維模型被上載到電腦。科幻故事在此跳過了已知的現實,直接描述當人類意識被加在無機的資料數據上時,電腦便有了意識,變成了有人類思考能力的機器。這一個科學與哲學的問題,曾經產生了不倫不類的科學道德論,亦曾引發機器統治人類的陰謀論。
但這只是劇本其中一個說故事的方向。當人類有了更大的能力時會發生什麼事?有人類意識的機器處身於現代科技環境,全世界資訊知識自由流動,而雲端運算使他無遠弗界,變成了無所不知,無所不在。他的智慧以幾何級數增長,什麼難題都找到方法解決,無所不能。就此到達了神的境界。
當了神之後他躊躇滿志,要造福這個世界,要使其他人都生活得更好。正如世上所有的意識型態、政治理想、宗教至理一樣,都是想要其他人都分享,依從。這些動作的口號不只是要改變人類,而是要 transcend 升華他們。當這一些偉大的志願被人類有缺陷的感情思維帶領,後果多是不堪切想。
這個神的問題怎樣解決?又正如歷史所證明,除非是一個物外的神或是視萬物為芻狗的神,其他擬人的充滿人類感情的神是虛假的,亦是不能久存的。
電影的結局又是老生常見的技倆,以電腦病毒對付電腦。電腦病毒大家都知道只是一種電腦程式。很多電腦神童都懂得防禦。以神級的超級人工智能電腦來說,程式員寫的電腦病毒只是小兒科。但神卻被解決掉了,原因是這個擁有人類意識的神同時亦擁有人類感情上的缺陷。在最關鍵的時刻他要決定去消除病毒還是要擁抱愛人,時間只足夠做其中一樣。最後一刻,人性流露,他選擇了愛,不再做神。這是一個相當隱誨的訊息,指出人類複雜的感情並非源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