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石器時代食譜 Stone Age Diet

近數十年大家都留意健康,尤其是健康飲食。幾十年前發現了膽固醇,即被打成萬惡之物。近十多年有新發現,原來過量進食糖才是原兇。醫學科學仔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現代經處理的食物都高糖高鹽,又有人工添加劑,對健康有害。最根本的問題是人類的基因沒有準備好去處理這一類食物。現代人種最後的進化在數萬年前,而現代食物只出現了數百年。人類在這麼短時間內未能進化至可以 適應這些轉變。

根據這個邏輯,有營養學家就估計如果人類回復幾萬年前的飲食習慣,就可避過很多現代的疾病。何時類人才算進化成現代智人呢?古人類學家告訴我 們,古代類人是拾荒者,以搜集食物為生。智人發展到古石器時代,使用工具狩獵,成為獵人。因飲食改變,肉食增加,使腦部更快發展,身體亦進化適應狩獵運動。自此幾萬年來,基因就根據這些轉變來進化。我們的身體構造是基於這些飲食習慣。

於是有人發起要改為進食石器時代食譜 stone age diet。石器時代沒有現代的經處理過可儲藏的食物,亦無人工添加劑。食物來源是狩獵,新鮮肉類就是飲食的中心,再配以新鮮的植物。這些食譜對現代人來說是好消息,絕對可以接受。牛扒加薯仔,燒雞配西蘭花是我們常吃的晚餐。只要材料新鮮,不加太多人工配汁,就等於石器時代人類的食譜,可以食幾萬年都沒有心臟病。這個建議和素食理論有最大衝突。問題中心在於吃不吃肉類,和它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

國家地理雜誌九月號報導了人類飲食的進化,其中有論述古人類飲食變化。某些類人可以進化為智人,增加了進食肉類蛋白質使腦部組織增強是一個主因。但狩獵並不是容易的事。雖然草原上有很多動物,但捕獵有很大風險,成功率並不高,間中捕獲的多是細少的動物。總而言之,在古石器時代,肉食很珍貴,供應絕對不足夠果腹。主要的食物還是來由在草原上採集的植物。飲食應是以植物為主食,輔助以肉類。不過整個飲食進化實際上是要複雜得多。 智人離開了非洲草原,在全世界生根。每一個地點的環境和食物供應都不同。在北部寒冷地帶,植物不能生長,食物只有肉類,但其愛斯基摩人和 inuit 人卻很少有心臟病。在亞洲東南部,因天氣潮濕植物豐富,食物以植物為主。而很多海岸地帶,因海產容易獲得,食物以魚類和貝殼類為主。如果要問你的基因從何如來,首先要看看你的遠祖是誰。歐洲人容易適應較多肉類的食譜,而亞洲人飲食應以植物為主,再加入少量的肉食。

food_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