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討論戲曲中心 Xiqu Centre 的聲音很多。正反意見都有。陳雲這一篇亦有讚同反對聲音。在云云議論之中,他的一篇算是最深入,起碼他的意見有點基礎,不像一些見有政府關係就一概反對。
不過以純文字角度來解構 xiqu,我覺得是跌入了文字的井內,看不到整遍天。先說大家都說的 Chinese opera。Opera 是一個獨特的體裁,起源於意大利。雖然亦有 German opera,English opera;但其實是同一體裁,不同語言。Opera 基本上是音樂劇,很多地方有其自己名稱,美國叫 Musical。現時西九藝術區針對的戲曲,是泛指中國戲曲,不單是廣東粵曲。以戲曲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以中國戲曲獨特的體裁,獨有的唱功,舞台設計,戲服化妝做手動作的象徵性,是很難在英語中找到一個貼切的意譯名詞。不如乾脆就叫做戲曲,對這門藝術有興趣的觀眾自然會找門路去理解。至於 xiqu 是否適合,就見人見智。在香港說粵語方言,我自我覺得可以叫 hey cook。不過如要惡搞,就什麼名字都可以搞一番。既然這個名詞會全在世界推廣,不如就用最通用的寫法,或用聯合國都使用的寫法。
語言約定俗成,大家常用又理解就變成文化一部份。針對中文名詞在英語的譯法,有很多是不能準確意譯,或是中文發音已廣為接受,中文拼音就直接成為英文名詞。這些名詞可以融入英語文化,成為英文寫作標準用詞。我在網上問一問有什麼英文字其起源是中文。新版英文字典列出很多,其中包括: qigong coolie kowtow tycoon typhoon cheongsam chowmein ramen dimsum fengshui kungfu mahjong sampan 等等。我們不用妄自菲薄,xiqu 這個名詞經香港推廣後可能以後無人不識,音樂界以之為重要派流,和 opera 一樣由外語變成英語一部份。
在中心 centre 一詞,亦可以作同樣思考。看西九文化局介紹,這個不是一個純表演場地。除了招納中國各地戲曲外,設施包括表演廳、實驗劇場、茶館、教育中心等。叫做館好像古典一些,高級一些;叫中心就有點現代感。我們又要思考現時搞戲曲是想懷舊還是想持續發展至適合今天的觀眾。我覺得館,或 house,較為中性,做什麼都可以。但中心 centre 就有了目的,環繞一個主題發展。
再解構一下名詞。Gallery 其實只是一條通道。古時有人在通道兩旁擺擋,吸引買家,要買好東西可以去看看。Gallery 現時就可解作畫廊或名店街。博物館 museum 更遙遠。Museum 其實是 house of the muse,是靈感女神住所或神廟,內裡藏有可以引發靈感的聖物。博物館是有很多好東西的地方。但有些專題博物館其實不博物;只有某人或某事不能稱為博物館,應只叫展覽館。
陳雲見識廣博,看他的東西刺激一下腦筋得益不少。不過他有一個敗筆,就是經常說自己是文學和文化權威,然後就攻擊政府和民政局白痴。不知是否以前有過未解的恩怨。
**********
首先,中文定名為「戲曲中心」,就是專業失準,也無文化修養可言。中心(centre) 是綜合文化建築或多功能建築之用,專門建築的文化場館(purpose-built cultural venue),應該叫house、gallery、museum之類。專門演出中國戲曲的場館,中文是「戲曲館」、「曲藝館」,不是戲曲中心。香港太空館、香港藝術館、香港科學館,都是叫館,不是叫中心的。藝術館叫中心的話,就變成巴黎的龐比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bidou)、 紐約的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那類綜合大型場館,集展覽、收藏、研究、教育與表演於一身,也是跨界別藝術的。
其次,是英文譯名。在中國文化研究、中西比較文學的學術討論,要用xiqu的拼音詞,是避免套用opera的西洋觀念入宋元戲曲,然而通用英文,大家依然用Peking opera或Chinese opera。西九文化區的內頁宣傳也是用Cantonese opera之的英文名稱的,中國大陸則用Chinese Theatre之類。如果要依循採用xiqu拼音的原則,粵劇的英文請改用Yuet Kuk (粵曲)或Kwang Tung Tai Hei (廣東大戲),不要用Cantonese opera。至於xiqu用了漢語拼音的x和q,在大部分歐洲語言都是不熟悉的輔音字母,用英文發音,毫不便利。也許若干年之後,西九文化區落成,一個美國人見我是香港文化專家,便對我說:”I want to attend a xiqu show in West Kowloon . Can you give me some hint?” 我答,”Oh? You’d better go to New York . Broadway has it better.” 西九文化區的Xiqu Centre,是戲曲中心, 還是西曲中心。戲曲的拼音是xìqu, 西曲的拼音是xīqu, 由於在英文上面標音是匪夷所思的,故此Xiqu Centre不好意思標音,而且西人也無法辨別普通話的第一聲和第四聲,故此聽起來都是xīqu,即是西曲。
近代粵劇及革新京劇在舞台表演上,頗多採用西洋歌劇和音樂劇的技巧,故此在舞台表演用Chinese opera也是無妨,宋元雜劇當然不可翻譯為opera。戲曲踏入民國之後,已經現代化和西化,也在現代舞台表演,堅持翻譯為xiqu, 根本是拿着老黃曆做人,不知道業內情況。戰後香港的粵劇,大量採用西洋技巧:編劇、主題曲式、旋律、人物角色佈局,甚至電影編劇及鏡頭(粵劇電影而言)。將現代化了的戲曲表演,堅持翻譯為xiqu,是不知今日何日。
One Comment
寫得很好,網友確是見字似大陸字就大肆狙擊,其實Xiqu用了很多年,在我們看戲曲文化和上學時已用,當時沒媢陸客的意思,雖然多年前起用時沒有,但正如你說的,地方感覺怪怪的,把Xiqu二字放在平時的文件往來及功課,沒問題,放在代表西九戲曲中心的名字,確是不很廣東和香港,你點出了問題了。
一心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NPREME3HNX223073&id=51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