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未聽過 Duel 雙提琴組合,不過這不出奇,因為他們第一隻唱片剛在去年推出。但他們人氣急升,在歐洲巡迴演出,大受歡迎。今晚(11月5日)他們和香港管弦樂團一同演出。這個音樂會不是管弦樂團的季票節目。我在數星期前才看到宣傳,因曲目很吸引,所以特別買票一聽。
我最想聽的是巴哈的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Bach’s Concerto for Two Violins in D Minor。但這不是 Duel 的拿手好戲。他們的技巧不錯,中規中矩,但尚欠大師風範,演奏起來欠缺韻味。
下半場是 Duel 的成名作品。樂團配合爵士鼓和鋼琴,而兩把小提琴即加上微型米高風,音色自然是大大不同,音響效果甚佳,好似在聽 Hi-Fi。名曲有死神之舞 Danse Macabre,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Hungarian Dance No. 5,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和幾首探戈舞曲,都是重新編曲而為 Duel 度身訂造的小品,非常討好。Duel 有自己的網頁,有興趣可以登上去聽聰他們音樂的片段。
Duel 的成功,使我想起 Twins 成功的方程式。現今科技進步,大眾通訊發達,藝術推廣另有一番新景象。專業技巧不需要超凡入聖,及格就可以了;只要找到適當的契機,配合型象設計,包裝,宣傳和掌握偶像效應,就可製造出一個短暫的小旋風。我聽說 Duel 早前在 St Paul School 舉行 mini-concert,女孩子們都瘋狂了。今晚完場時年青人都蜂擁而出,去排隊取簽名。
我認為 Duel 的靈魂在其編曲,是湯馬素 Peter Tomasso 的作品。好幾首名曲的精華片段被仔細修改為流行音樂風格的小品,可說是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 fusion。這種做法現今很普遍,成功的有 Richard Clayderman, Vanessa Mae, Bond 和 Maksim 等。究竟原裝正版的古典音樂作品和其流行音樂的化身何者更有價值呢?這個議題可能比政改方案更好辯論,亦可能有人正在為此撰寫博士論文。我想舉出一個例子,你想欣賞一園子的玫瑰或是一束玫瑰花呢?在求婚時,你會送九十九枝玫瑰或是會 promise a rose garden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