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Whistle blower 吹雞人

吹雞,球賽中球證行使他的權力。吹雞,召集一班人來協助 完成任務。吹雞,告訴大家一些不公平的事。

三者之中,以最後一種 whistle blower 最為難。通常開始的時候吹雞人都是匿名的,當事情鬧大了很多吹雞人都要曝光。不公平的事大家都想糾正,何不堂堂正正提出來呢?原因多數是犯規者乃是當權者,或者事件本身對機構聲譽 有影響,以致犯規者及其上司都千方百計掩飾,吹雞人的處境可想而知。但當不公平的事被公開又被糾正後,大家都會拍手稱快,吹雞人被視為正義的朋友。其中表表者有 Cynthia Cooper,她揭露 Worldcom 的醜聞;Sherron Watkins 對 Enron 吹雞;而 Coleen Rowley 指出 FBI 的疏忽,以致不能防範 911 事件。這三位女仕因為做了吹雞人而被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選為 2002 風雲人物。

不過可惜大部分吹雞人的下場都 不是這麼美好。過往的經驗是很多吹雞人曾受到機構不同程度的打壓,包括紀律處分、民事訴訟等。他們僅有的保障是僱員權利和資訊自由法。美國民間正推動成立 National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 國家吹雞人保護法案 (我譯) ,但前路茫茫,不知何時才有進展。

大部分的吹雞事件卻不是什麼嚴重案件。人力資源專業經理見得最多的其實是員工的投訴,包括程序不當、濫權、人事關係上的衝突、低效率和浪費,大部分都是出 於好意,只希望求個公道,或改善機構營運和工作環境。經理們理應千多萬謝和加以獎勵。但現實並不如此,投訴者和吹雞人的處境都差不多。機構的經理們多視投訴者和吹雞人為麻煩製造者,處理投訴為額外的工作量,而不是理所當然的使用 專業知識,把握改善機構和人事關係的黃金機會。

難怪很多吹雞事件都是匿名投訴。投訴者和吹雞人都有顧慮,雖然理直氣壯,但心理上覺得吹雞可能會對自己帶來不良後果。有些機構明文規定不會處理匿名投訴,一概認定匿名人都是不懷好意。不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我見過很多匿名投訴者將投訴信副本公開;如此一來,機構就會面對多方面的質詢。

處理匿名投訴,我相信最佳方法是平常心,和任何投訴一樣全力處理,而且要在保持應有機密原則下盡量公開。另有一派理論,認為應該小心處理對員工的投訴,因為一旦有不合理指控,對員工 關係會有不良影響,工會亦會出面干涉。不過我卻認為可從另一角度看員工關係,大部分員工其實對少數害群之馬非常不滿;如果匿名投訴得到重視,不公平的現象得以糾正,正是大快人心,對員工士氣 大有幫助;反之,機構管治會被視為軟弱,姑息害群之馬,對員工關係損害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