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理性社會福利政策

前社會福利署署長余志穩 Stephen Fisher 做了樂施會總裁 Director General of Oxfam。這份工作對他適合不過,他的經驗加上樂施會的定位可以成為理性社會福利的聲音。但樂施會在香港政界的影響力尚未足夠。

日前他接受訪問,發表他對社會福利的意見,言之有物。但他所說的政策改善,其實應該在他是社會福利署長時就推行。在此看來,社會福利署作為政府處理社會福利的部門,是非常清楚福利政策和各項措施的利弊。但作為執行部門,卻無法推動社會福利改革。這個重要民生問題,極受政府財務和政治爭拗影響。既得利益者不會讓步減低福利,而受益未夠的又不斷苛索。

我將 Stephen Fisher 的意見節錄下來,就可看見弊處何在。

「長者津貼」是扶貧政策,必須設資產申報,以找出有需要的長者。他以鬆糕形容長津,有些人視它當飯食,有些人只作茶點。若撤銷資產審查人人 皆有,未來長津加幅肯定會少。津貼金額可以加大以幫助長者,但非加大人數使無需幫助的都受惠。他建議可於施政報告中多派一個月生果金,以解決追溯期問題的爭拗。

「資產定義」的計算方法社會福利署內部已有詳細指引。他認為議員浪費時間問得太仔細,實際意義不大,但卻拖延了政策討論又分散了注意。

「改革綜援制度」必須將現時制度拆散,將長者及在職貧窮者分開處理,不用綜援制度而是透過補貼幫助他們。現時子女可簽字承認不再供養父母而使長者可取得綜援,這有違中國家庭傳統;若提供津貼,一些收入少的子女仍可供養父母,使長者可維持基本生活。

在職貧窮者若依賴綜援就可能會放棄工作,故建議改用低收入家庭補貼。申請人只需提供工作證明,政府可提供金額的差距作補貼。必要時更可助他們找更高薪工作,讓他們有自發性的動力。

「綜援內的租金津貼」於事無補。增加這項津貼都不能追上租金,因為業主會根據租津,再加一定數目來釐定租金。解決方法是加建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