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2

God of Carnage

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是鬼才導演,先此聲明他的醜事:喜歡未成年少女,因此被美國通緝,應要坐監十多年,但避走法國,繼續拍片,繼續得獎。剛看了他一套近期佳作 God of Carnage。香港譯名躁爸爸狂媽媽,非常無厘頭的戲名。 只得一個客廳場景,四個演員,一個半小時,齋講對白。劇情沒有衝突情節,但越講越有味道,好似我們幾個人圍在一起吹水,天南地北,越講越有火。戲名是 God of Carnage,屠殺之神。起初是彬彬有禮客客氣氣的對話,慢慢話題轉變,觸動各個人生題目,心理陰影,不同性格,反應又反反應。直至最後,對方,夫妻,各人之間對各事都有不同觀點意見。由客氣互相恭維到針鋒相對,到最後快要變成大屠殺。屠殺之神就正是這樣辦事,人類在不知不覺的互動交往過程中就可以因少少不同意見越搞越大致要互相仇視屠殺。全場看著他們交談辯論,妙語不絕,完全沒有悶場。一套沒有劇情,沒有動作,沒有佈景的電影可以這樣吸引,不能不佩服波蘭斯基的處理手法,在僅有的場地可以使用拍攝手法配合談話的進行和人物的表情反應,將情緒層次逐一提升至高潮。這套電影在2011年和2012年已獲得數個獎項。 只靠對白的電影,其靈魂是劇本。雖然編劇亦是波蘭斯基,但原著是法國女作家雅思米娜雷扎Yasmina Reza的舞台劇作品。故事寓意是諷刺道貌岸然的中産階級的虛偽,跨越國際文化。原著是法文,但首演在瑞士蘇黎世;譯為英文後在英國獲得奧利花戲劇獎,又在美國獲得百老滙東尼獎。波蘭斯基將美國舞台劇版本改為電影劇本,在巴黎拍攝,假扮紐約場景。故事開始時因兩個小孩打架,雙方家長見面傾談,大家都想和解,給小孩一個成長模範;交談之間對各種小事看法不同而氣氛漸變激烈。在此要稱讚劇本的功力,在營造劇情推進漸漸增加張力直達高潮別有一手。到最後,屠殺之神做完了一切準備,屠殺即將開始之際,影片就完結,留待觀眾自己決定殺或不殺。之後是反高潮,小孩子和好如初。中間引人入勝的情節留待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看。 吸引我買票去看的起因是兩個女主角:Jodie Foster和肥溫Kate Winslet,兩個都是演技派高手。Jodie Foster有不少著名演出,演技不用懷疑;Kate Winslet因鐵達尼號一片更成為大眾偶像。這套靜態電影,演技稍差都不行。困在固定的場景內,沒有大動作,只是唸對白,如何可以吸引觀眾引起共鳴?演員們全情投入,對白自然而有感情;幾公尺的距離,每個鏡頭都可以是大特寫,對表情的要求甚高,要和氣氛緊緊配合。各演員的演出功架絕對不令大家失望。

人肉WiFi熱點

最近新聞報導,一間英國廣告公司在美國德州奧斯汀有創意廣告設計,請一班無業遊民帶著無線4G路由器在街上四處走動,作為人肉WiFi熱點。路人只需付兩元美金,就可在他附近用WiFi上網。 這個措施在互聯網上被猛烈抨擊。不少人說這個做法是把遊民當作商品,有人更說這是可恥、可怕且悽苦的想法。但廣告公司反駁這只是一貫廣告的做法,和雜誌報紙請人在街頭派發刊物一樣,更有廣告是用真人廣告牌和扮演卡通商品在街上遊行。參與計劃的人表示他們只是當此為一項工作,並可獲得報酬。 這個事件使我想起社會上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又有很多善心人會提供現金或物資援助。有社會學者,不是福利主義者,指出這些援助只能拯救燃眉之急,對他們實際上是無補於事。幫助他人是要使他們真正站起來,自給自足。正如諺語所說,不要只給他們魚吃,要教他們捕魚。以前做過的一個部門,其中一項工作是負責為傷殘人士找工作;有一些善心的顧主會特別設計一些簡單的工序,專門顧用這些工作能力不高的人。但有福利界人士不領情,認為顧主刻意剝削弱能人士,要他們為少少工資做血汗工。他們認為弱能人士應該留在家中或療養院,收政府福利金過活。 人肉WiFi熱點事件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幫助他人最好是讓他們有機會幫助自己。記者訪問了幾個人肉熱點,他們對有機會工作覺得很高興。身上帶了無線路由器,和路人交談推銷,收取費用又看見服務受歡迎,非常有滿足感;比收了福利金然後就隱藏起來不和他人接觸優勝得多。 這一個WiFi共享的構思,亦是互聯網的未來世界。我在不久之前在科學雜誌看到一篇文章,描述一個不受控制的互聯網,起因是在阿拉伯之春很多國家都採取措施封鎖互聯網通訊,其方法是將所有本土互聯網供應商的數據中心關閉。因為現時網絡的結構都是由多個數據供應商連接至用戶,這個封鎖方法可以使整個網絡癱瘓。現時家用WiFi路由器流行,我們在家打開電腦的WiFi設定,都會見到附近有不少無線熱點在運作,不過多數有密碼保護而不能連上使用。幾年前有一家網絡公司推出一個程式,可以將WiFi路由器開放使用而又可保護自己的資料不外洩,其目的是讓用家共用大家的互聯網連線,就可保證永不斷線。這個構思需要大量用家參與才可行,結果是現時尚未流行,因為用家都不想自己先行,所以到現在用家數目尚未達到臨界數量。那篇文章預見當這些用家WiFi互享網絡成為事實後,網絡結構就不用再完全依賴數據供應商,互聯網連線可以跨境在用家之間轉接,而封鎖互聯網變成不可能。人肉WiFi熱點是這一個構思的延續,在需要緊急通訊的時侯,大量的流動熱點可以使通訊網絡變成有機體,自行修補破損的部份而使整個通訊網絡可以不間斷地使用。

Iron Lady the movie

To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Margaret Thatcher is a familiar name.  Therefore a movie on her life story is both easy and difficult.  It is easy being it does not need any introduction or advertisement.  We know her life story pretty well and will want to see how the movie interprets   If is difficult […]

福島核災的未來

日本地震海嘯大災難已一年了,重建已展開。這個規模的自然災害幾百年一遇,可能短期內會相對平靜。但其引發的福島核災卻後患無窮。美國科學人雜誌網上版在災難周年有一篇特稿,講述核子設施如何退役。除了正常程序,還有三里島、車諾比和福島的經驗。在此可以看見專業核子科技工程師面對的困難和可能應對的辦法,亦可較準確地估計福島和周邊地區的未來。專家評論這篇特稿,說它資料充足,觀察準確,清楚解釋了現狀和面對的挑戰。 海嘯即時的影響只有數小時,接下來的災難是福島核設施自己的問題,由電力供應、核心過熱、氣體爆炸至輻射洩漏都和過時的設計有關。未來新設施的設計可以改良,但福島的問題只是如何善後,需時若干,和是否可以將其回復到自然狀態以作其他用途。   核子設施退役首要工作是處理核燃料,要運走妥善貯藏。但在核子災難的廢墟內,這項工作甚難完成。福島的問題不只是一個核反應堆,而是三個可能已融解的反應堆,還有兩個已損壞的核廢料儲存池,四周還有兩個未受損的反應堆和五個廢料池。因現時場地已被輻射嚴重污染,就算處理未受損的部份都有危險。現時的工作只是盡量控制輻射不洩漏至場外,然後等候數年直至燃料冷卻至危險略為減低才能開始移走完好的核燃料棒,和真正評估反應堆損壞程度和污染的深度。 以現時僅有的已知資料,科學家作最保守的估計,已認定三個損壞的反應堆有核蕊融化現象。現只希望有一部份燃料棒只是輕微變形,可以用器械取出,但肯定有一些數量未能確定的核燃料已完全融化,沉在反應堆底部,和其他物料融合,還有可能已穿過底部進入地下泥土。 已融解的核燃料會和容器的金屬和水泥融合為不規則的廢料堆。工程師形容其結構好像是輻射物料被陶瓷質的盔甲包裹,要移走的工序像是採礦;更因為廢堆有強烈輻射,不能安全地接近。唯一可行的處理方法是用厚重的水泥做成石棺就地掩蓋,希望在很多年之後輻射性自然衰減至可接受程度。以車諾比為例,掩蓋一個反應堆的巨型石棺是270×150公尺,100公尺高;福島的三個反應堆需要一個更大的石棺。車諾比石棺周圍30公里範圍為隔離區,面積約為3000平方公里;福島的隔離區起碼有這個規模;雖然有一半是在海上,但都有1500平方公里土地要隔離,大約是一個半香港的面積。等待輻射廢料自然衰減至無害程度可能要數百年;以人類壽命作計算單位,這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們這一代已是永遠不能再使用。 既有石棺保護,為何仍要隔離?原來核災和其氣體爆炸已將不少輻射性物質散佈在核電廠四周。重物質鈽不溶於水,但仍可以和土壤微粒結合而流動。輕物質銫可溶於水,可以被植物吸收而進入生物鏈。這些混在泥土裡的物質沒有可行辦法清理;不可能將廣大面積的表層泥土全部移走處理,唯有希望將它們隔離,遠離人類。 反應堆的冷卻水會被輻射污染,水箱內滋生的藻類亦帶有輻射性。這些廢水需要處理過濾,將重輻射分子和其他固體物質分隔貯藏。剩下來的水帶有重氫仍有短期輻射性。以三里島為例,輻射廢水貯藏了十四年以待重氫衰減然後才讓它自然蒸發。福島亦過濾然後貯藏廢水,但因數量太多,有一部份經過濾的廢水已排放出海。殘餘的輻射性有可能被海洋生物吸收,其真正影響現時無法評估。 在隔離區內,輻射物質會被封存在泥土內和植物動物體內。雖然有少量動物鳥類的遷移,輻射物質的擴散問題仍不太大。但最令人憂慮的是如果隔離區發生森林火災,輻射物質會因此而散佈於空中而經空氣傳播到區外。 核災已過了一年,但其遺骸有如一個計時炸彈,永遠陪伴著我們。

The unprotectable IT security loophole

There are many whiz kids among us.  Octopus is money which is the resource most protected by everybody, especially the banks.  IT data are flowing securely in networks, and stored in everybody’s and every company’s vault.  But nothing is absolutely safe.  The cat and mouse game of IT security is a forever battle being escalated […]

幸福的母雞

人類需要吞食其他生物維生,但又將它們分等級,以人類自以為是的道德標準分類。人類本身就為此產生矛盾,食什麼生物可以引發各文明之間的衝突。人類以自身感官作指引,將生物分高低,依序約略是:會發聲的、會流紅血的、會動的、不會動的、沒有可見的感覺的,包括似乎不能招架逆來順受有生命的植物。有些自命有愛心的人會反對吞食似是高級的生物。對那些我們有限的認知能力不能辨認的生物智慧就當是低等。還有一些以宗教迷信和偏見的理由將生物分級。神聖的牛不能吃,骯髒的豬不能吃,可愛的貓狗不能吃,只需虛構一個理由就有生物不能吃,人類在此其實十分虛偽。但在飢餓時人類就什麼都吃。 在各種被食用的生物中,雞是最悲慘的。似乎沒有一個民族對食雞有反感,所以食物產業對雞的需求最高,而食物工業對生產雞的方法已高度改良。全球人類對雞的需求非常驚人,而供應亦是同樣驚人的有效率。且看現時雞的價錢比其他肉類都要低。但雞以我們的標準卻是很高級的生物;它們懂得以發聲來溝通,受傷時會流紅色的血,有危險時會掙扎;幸好現代城市食雞的消費者不會見到這些,除非你懂得在家中自行處理活雞。但其實在二三十年前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做。 我聽過一個專家解釋雞工業的運作。基於一些國家對防範疫症的要求,雞的生產要完全密封隔離。由生蛋、孵蛋,小雞,成年雞,殺雞,冷藏,母雞,生蛋的環迴過程全部一條龍在農場或工廠內完成。工廠只需輸入飼料,藥物和水電,就可輸出食用雞和蛋。這個工業已很成熟,由於競爭激烈,邊際利潤很低,需要大量生產才有微利;接下來使用其產品的下游工業亦很蓬勃,環環相扣,互相依賴,構成一個共生的網絡,唇亡齒寒。 有不少報導講述雞工廠的實況。雞是產品,不被視為生物。生產過程以效率為主,以最少的資源得到最大的產量。以人類生活的標準來說,活生生的雞在工廠內的生活很苦,尤其是擠迫的程度。在香港,社運人士為人民爭取的亦是一樣:公屋的標準尺寸以人數計算,每人所需的合理面積是一場永恆的爭論;我們見到有人住在籠屋和劏房,就會指說他們很擠迫。動物權益人士當然要為擠迫的雞出頭。首先得益的是母雞,它們是母親,更值得同情。在政治壓力下,幸福的母雞終於可以有一個略為寬闊的居所。 但世事往往不是人類想像的那麼簡單。從下面的報導可以看見沒有周詳考慮的衝動行為帶來的後果。沒有準備好如何處理改變帶來的影響,結果一個改變可使整個緊緊相連的網絡有巨變。首先是加大了母雞所用的面積就直接影響了可飼養的數目,多出來的母雞就要被殺;改裝工廠去符合新要求需要大量資源,不能負擔的經營者要結業而老板和員工要受苦,母雞又要被殺;雞蛋供應減少市場機制立刻失衡,產生混亂,價格暴升;沒有供應,下游工業生產困難,一系列產品供應減少,市場失衡的現象以波浪形式擴散。 香港真幸福,可以從容的說雞蛋供應沒有影響;只因我們有大陸蛋輸入,而大陸的母雞沒有那麼幸福。但如果世界趨勢是要為母雞謀福利,較昂貴的養雞法可能都要實行。不過虛偽的是,無論怎樣養雞,其目的只是作為人類的食物。另一個考慮是人類的存亡;人口爆炸,食物需求不見頂,食物生產稍為不夠效率就會有不少人餓死。我估計世界各地不會像歐盟那樣天真;改善雞工業要循序漸進,保證市場可以適應改變而不會崩潰,還要保證食物有足夠的供應。後者十分困難,因為預測世界人口在三十年內會增至九十億,而食物需求會增加一倍。究竟母雞和人類的前途為何,可能在我們仍在生之年就有結局。 **********【明報專訊】歐盟維護動物權益的新措施,意外引發歐洲多國陷入雞蛋荒。歐盟今年元旦起禁用「集中營式」層架雞籠,但在財政緊絀下,很多蛋商都沒錢添置「較為人道」的新雞籠,很多蛋場甚至寧可大舉殺雞結業,令英法等國都鬧蛋荒,蛋價暴漲直接衝擊蛋糕、雪糕等食品製造。英國《觀察家報》昨警告,受缺蛋危機影響,英國超市大批食品可能在1個月內出現嚴重短缺。在供應緊張下,歐盟的雞蛋批發價格,一周內飇升近四倍。一名業內人士更說「現在不再是價錢問題,是供應問題。我估計在3至4周內,一些食品生產公司便將處於存亡臨界點。」 這場食物供應鏈危機,始於今年元旦歐盟落實執行「生蛋母雞福祉指令」。指令禁止歐盟成員國雞農繼續採用傳統的多層式金屬雞籠,要求他們改用「較人道寬敞」的雞寵,又或以圈養法等模式,飼養母雞。新法贏得保護動物權益人士歡迎,強調雞隻不應再被困在連活動轉身也有困難的集中營式雞籠中,但雞農、蛋農卻極度苦惱,因購置新雞籠或新雞欄成本太高,這在陷入財困的歐洲國家情况尤其嚴重。英國農民工會直言,英國雞蛋商為符合新規定,已花了4億鎊。由於不少農場無法符合新規定,遂放棄生產雞蛋業務。西班牙更有大批農民選擇殺掉母雞結業,令該國由雞蛋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觀察家報》稱,英國一間食品商最近接觸了十家雞蛋供應商,但八家均表示無法供貨。有些食品商甚至因負擔不起「昂貴」的雞蛋成本,自身的製成品又無法大幅加價(以免嚇走消費者),因而被迫停產。 法國蛋農組織SNIPO亦表示,現時法國一周缺蛋約2100萬隻(相當於總量的一成),促請政府緊急行動,增加短期雞蛋供應。資料顯示,香港2010年輸入約19億隻雞蛋,當中約67%來自內地,18%來自美國,約7%為泰國蛋,雖有從歐洲輸入雞蛋,但百分比不算高。香港豐貴堂蛋業商會理事長楊金炎稱,本港雞蛋供應來源多元化,令價格保持穩定。他說香港已多年沒從英國入口雞蛋,估計歐洲生產雞蛋數量銳減,對本港供應及價格均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