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生求職黨 The Internship 讀起來已覺得是一套喜劇。尤其是以笑匠 Vince Vaughn 和 Owen Wilson 掛帥,更可以預期會笑料百出。很多我們覺得好笑的事件都是源於悲劇。喜劇不一定歡天喜地,觀眾看到別人碰釘會開懷大笑。故事的主題是兩位成功的上門推銷員,忽然發覺自己的一套絕技己被淘汰,網上市場推銷已取代人手。失業陷入絕境要找新工從頭起步,結果進入 Google 做實習生。劇力的衝突在兩個上一代電腦白痴在IT公司內和現代電腦神童競爭。50後尚未投入互聯網生活方式的對他們的困難會感同身受,而90後食互聯網奶粉長大的亦會覺得他們和一些跟不上時代的老餅很相似。結局點出了上一代的奮鬥精神和團隊精神仍然重要,因為在喜劇中主角多是勝利收場,但不知這是否編劇的原意。
有心水清的影評人說這套電影其實是 Google 的長篇廣告。我亦同樣有這一個懷疑。電影開宗明義說是 Google 而不是影射一間IT公司。很多場景是在 Google 總部取景,實習生的課程亦是基於 Google 的業務,甚至是其公司培訓項目的翻版。整套電影所用的特效,全部都是 Google 的產品。如果你在使用 Google 的各種服務,會有很熟絡的感覺。如果你未用,兩個小時的介紹是洗腦高級技巧示範。雖然是IT公司,但觸及的科技內容很基礎,初級的HTML5語言就已說是很高深。
這一個偽裝廣告還不止於宣傳其產品和服務。劇本跟足一般的勵志喜劇方程式,克服各種意想不到的難題,其中很刻意地介紹 Google 的工作環境和氣氛,尤其是要滿足大家對 Google 神話的好奇心。坊間對 Google 有不少傳言,說比你工作的公司好很多,有很大自由和彈性。電影中所見是沒有特定工作間,辦公時間有彈性,在公司內飲食隨意而且是免費供應。實情是成績至上,不理你用什麼方式達到。結果是在任何角落都要工作和會議,工作時間可以是24小時,只可以在公司內小睡,一日三餐都不離開繼續做。你可能夢想可以在 Google享受福利,其實可以享受的只是工作。除了笑料之外,總覺得 Google 是在硬銷其理念。霍士拍這套電影可能得到 Google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