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酒店其午餐肉煎蛋飯要賣一百三十元,引起滿城風雨。為何午餐肉如此受歡迎呢?剛看到一篇報導,講述午餐肉的由來,相當有趣。
午餐肉直譯是 luncheon meat。其實這是泛指快餐吃的肉類,方便可以即食,包括各種凍肉。但現時我們對午餐肉的理解是罐頭碎肉,原來的叫法是SPAM。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是指一些加了香料的罐頭火腿,Spam 即是 spiced ham。在1937年,美國的 Jay Hommel 將食譜改良,將肉磨碎,加入鹽和香料,再加入凝膠,變成現時的產品;他將品牌改做 SPAM,意思是指 shoulder of pork and ham。
二次大戰爆發,美國軍部要補給食物給全球美軍作為帳篷食物 tent food。結果選擇了SPAM為標準肉食供應,因為它客易携帶和運輸、可以長期儲藏、蛋白質豐富,味道又受歡迎。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總共採購了一億五千萬磅SPAM。戰後,SPAM仍然跟隨美軍,走遍全世界。
SPAM的使用在韓戰期間達到高峰。由美軍流出的SPAM在當地變成黑市貨幣,在地下市場流通,其用途還包括支付醫療費用和情報費。韓戰之後,SPAM在亞洲非常流行,變成很多國家的美食。
當SPAM 傳入中國,就成為我們熟悉的午餐肉。這個產品非常適合有創意的食物工程師。午餐肉基本上是碎肉加入添加劑。經中國人改良,變成肉類食品大試驗場。現時午餐肉品種多不勝數,什麼味道都有,亦不限於豬肉和火腿。可以說任何肉類可以得來就可以用,而任何可以加入的添加劑都有人加入,因為任何味道都會有人喜歡食。這在食物品種發展上是好事,不過食物安全就要特別注意。曾經有午餐肉被驗出加入過量添加劑。現寄望食物安全中心可代我們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