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紅提琴 Red Violin

紅提琴並不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在1998年上影時,電影公司利用兩點作宣傳。第一是說紅提琴帶有詛咒,接觸者必不得好死;第二是電影配樂特別精彩,主題音樂由Joshua Bell演奏。幾年前Joshua Bell來港演出,亦以紅提琴主題曲作encore。但我欣賞這部電影是因為它介紹了小提琴和音樂幾百年來的處境。早前見到紅提琴的DVD放在特價品部賤賣,就花了幾十元買來作收藏。

紅提琴這個虛構故事的靈感來自名琴Red Mendelssohn。它是一隻1720年Stradivarius琴,因曾被Mendelssohn的後人擁有而得名,現是由小提琴家Elizabeth Pitcairn使用;從未有人因這個琴而有惡運。

故事說在17世紀有名師在Cremona做了一隻小提琴。大部份著名的提琴都是這個年代的作品,有研究發現這些樂器的木質很特別,對聲音共鳴有良好效果。結論是17世紀地球剛經歷了一個中世紀小冰河期,樹木在幾百年間生長得較慢引致木質較結實而適合製造樂器。現代的樹木生長較快所以紋理較疏鬆。話說大師喪妻,為記念亡妻,竟然將其血液混入油漆作為提琴的varnish,自此紅提琴可以控制他人命運。如此說法,請大家多捐血,威力就更大。

http://www.dvdreview.com/assets/images/TheRedViolin3.jpg紅提琴被送到修道院供孤兒使用了一百年都無事。在17世紀,音樂被宗教壟斷,音樂訓練都在修道院。終於在18世紀,有一使用紅提琴的孤兒被發掘為天才,而被帶到維也納。當時音樂為貴族服務,天才兒童被視為玩物,音樂教師訓練兒童,如果得貴族賞識就利潤不菲;我覺得這個片段是想影射莫札特。結果孤兒在貴族面前試奏時心臟病發死亡,而紅提琴就給他陪葬。

紅提琴之後被盜墓者取走,流落民間,在吉普賽人社區流傳。在這一百年間,音樂漸漸擺脫宗教的束縛,世俗音樂抬頭,很多民間舞曲都被納入主流音樂的曲目。到了19世紀,吉普賽人携同紅提琴到達英國,遇上一個魅力非凡的小提琴演奏家。這是音樂家地位提升為公眾偶像的時代;故事在此加入激情和色情的元素,人氣偶像要和女性親熱才有創作靈感,結果當然是公式化的因妒成恨收場。

中國熱不可擋,故事說僕人將紅提琴帶到中國變賣,紅提琴自此藏身中國一百年而相安無事。直至文化大革命,一切西方文化都被批判,紅提琴的主人自覺有危險而要將琴送走;這是外國人對文化大革命的一貫看法。雖然當時破舊立新而舊文化敗壞,但音樂和小提琴仍要為主流樣板戲服務。時至今日,樣板戲的音樂和舞蹈模式又被研究而成為熱門項目,還有機會在國際演出。

影片以主角Samuel Jackson的角色連接起來。主角其實是奸角,紅提琴在現代淪為商品,價高者得。而Samuel Jackson利用其鑑證專家的職權,將複製品與紅提琴在拍賣時掉包,然後據為己有。Samuel Jackson功力十足,演來很傳神,但訊息意識不良,視第七誡如無物。

One Comment

  • Posted January 9, 2010 at 4:05 pm | Permalink

    一個很精彩曲折的小提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