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Mozart and Beethoven 莫扎特與貝多芬

今晚(4月28日)香港管弦樂團的音樂會的名稱很簡單,叫莫扎特與貝多芬,因為就只是演奏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音樂。這兩位極著名的作曲家不用多介紹。今晚的曲目有莫扎特的D大調第35交響曲「哈夫納」和C大調第25鋼琴協奏曲, K.503 Mozart’s Symphony No.35 in D K.385 Haffner and Piano Concerto No.25 in C K.503,和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Beethoven’s Symphony No.5 in C Minor。客席指揮是范瑞韋頓 Jaap van Zweden,而鋼琴獨奏是伊高羅馬 Igor Roma。

哈夫納交響曲為典型莫扎特風格音樂,優雅而矜持。相傳莫扎特只用了兩個星期就完成這作品,可以想像莫扎特的天才,音樂靈感如水一般流出來。他的C大調第 25鋼琴協奏曲,有音樂評論家譽之為莫扎特最雄偉堂皇的鋼琴協奏曲;這雖然可能是個人喜好,但亦反映此曲有其吸引人之處。

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音樂,是音樂古典期和浪漫期的代表。這兩時期的音樂有重大的改變。莫扎特第25鋼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創作年份只相隔二十年,但音樂風格已由保守矜持轉為個人激情的表達。當時莫扎特的音樂非常受歡迎,其風格亦為貴族和平民所接受;但忽然貝多芬帶來激動的音樂,在當年來說是十分震撼和具革命性。

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第一主題,可說是所有古典音樂之中最為人熟悉的幾個音符。但我所喜歡的是第二樂章,貝多芬用了風格極不相似的主題,一個是進行曲式,人說代表命運,另一個很抒情,有說代表美好人生;整個樂章有人說是命運和人生互相衝擊。我覺得貝多芬能將這兩種極不相同的音樂素材拉在一起,編寫出感人的樂章,他所用的技巧和手法,真是非常另類,說這是革命性的音樂真是很貼切。命運交響曲的高潮,是在神秘的第三樂章結束時,樂團輕聲地奏出一列列琶音,調性暗暗地轉向C大調,然後第四樂章的簡單有力的主題爆發出來,代表命運的勝利。這個樂章比第一樂章力量還要充沛。今晚港樂在范瑞韋頓的指揮下,充分發揮此曲的威力,是近年來高水準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