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ding notes record thoughts from things I read. 這網誌是我的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和摘要記錄。My website 我的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

佛道哲學

香港是中國的地方。佛教發源在印度,再在中國生根,所以香港民間風俗處處都和佛教有關。但我從小所接觸的都是佛教的宗教部份,印象中有滿天神佛,迷信之說處處都是。但佛教開始時是一個哲學思考結果,只是之後才被宗教的怪力亂神污染。反而在西方,研究佛道的學者可以專注在佛道的哲學解釋。西方學術研究有一優勢,就是可以不被宗教迷信影響,直接研究它的起源歷史和核心哲學思想。

幾年前我看過國家地理雜誌一篇文章,以人文地理角度介紹佛道和它在西方的發展。話說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個印度王子,他享盡榮華富貴,生活無憂。但有一天,他忽然覺得人民在受苦,心有不安,就離開皇宮出走。在現代社會,有不少人都有這種想法,醫學上叫抑鬱症。王子思前想後,覺得自己想通了因果,就是佛道的基本哲學四諦。

四諦即是四個原則,有因果關係。第一是苦諦:世間有情悉皆是苦。第二是集諦:苦的原因是貪瞋痴三毒。第三是滅諦:斷盡煩惱業,則得解脫。第四是道諦:走上解決煩惱之道。佛道修行,大都是在深入理解三毒和解脫方法。市面上有林林總總的佛教書籍;除了宗教儀式迷信的一類,其他很多就是在此鑽研。我在台中曾到訪中台禪寺,它是一個沒有香火禮拜的寺院,主要供人修行。它有一個網頁,上有各修行禪師的文章,大都是一些哲學思考的感受。

貪是貪婪,內心覺得不足;瞋是生氣,對事物不順心便不高興和動怒;痴是不知真相,不辨是非。很多禪語都是指出苦就是從此而來。解決的方法有佛家八正道,又再細分為三十七道,詳細說明修行方法。歸根結底,就是要正確辨認三毒然後放下。這套思考方式和現代的情緒商數 Emotional Quotient 和抗逆商數 Adversity Quotient 理論相似,都是說逆來順受,有包容和寬恕之心,以便日後再翻身。

有哲學評論指出佛道不足之處就在第一諦苦諦。它假設世事一切都是苦;就算是快樂都是短暫而都會以苦收場。心存抑鬱的人可能有此感覺,但不是人人皆是。心境健康的人是可以真正享受快樂的時刻,而知足的人更可以處處都找到快樂,更有人說一剎那的快樂已是永恆;而人類感情可以昇華,感官上的苦是不可掩蓋精神上的快樂。第二是三毒的定義太廣闊以致可以包括一個人的所有行為。如果要鑽牛角尖,所有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其中。第三是佛道最受人非議的消極思想。EQ 和 AQ 的理論只是引導我們在逆境時要保持心理平衡,但當有對策有機會出現時就不要放過。佛道哲學有其用處,但要和其他思想結合,取長補短,才可以在適當的時侯有適當的應對。

相信有不少朋友對佛教有較深刻的認識。歡迎加入討論。

One Comment

  • Posted March 17, 2012 at 5:08 pm | Permalink

    心有疑難要去求助的人有極大信德。宗教協助驅魔有既定方法。 他們雙方都已有既定立場,先有目的然後有程序,所以捉鬼一定會有收獲。 鬼就在三毒之中,一定可以找到一個自圓其說的解釋。

    貪是最常見的。 貪並不只是貪圖物質;貪圖精神上的滿足亦是中毒;這就可以無限引申至各種行為。 貪圖住得暖食得飽其實是不需要的; 貪圖小利,就算不作利益回報都是中毒,煲呔收受利益事件就算未作回報大家都覺得是大錯。 貪圖精神上的滿足更難防範,因為犯者會自己覺得做得有理,尤其是一些看似對人無害的行為。 行善為自己的名聲是貪的表現。 就算是暗中無名地行善亦可以納入貪毒範圍,因為可能是有需要尋求心靈安靜作為回報。

    嗔是妒忌他人。 狹義來說是因妒忌而成恨。 妒忌可能有激勵作用,但如果你仰慕他人的成就而要發奮趕上去 卻是嗔毒的體現。 其實只要和他人比較而覺得有分別已是嗔。 廣義來看,好與壞、美與醜、高與低、大與小都和嗔有關。 若果因有差別而引發行為就是中了嗔毒。 但人的大部份行為都是為適應環境差別而作出。

    痴是不明事理,思考邏輯錯誤。 但世事無絕對,所有事情都有兩面。 所以對個人來說,所有和你不同的意見的都是痴。 就算是最以事實為根據的科學理論,都會因觀念和演繹不同而有相反意見。 其他文化藝術更是百花齊放。 但痴之為痴毒,是對待不同意見的態度。 不同意見如果可以共存,痴毒只是隱性尚未發作。 但如果不同意見引起紛爭,互相攻伐就後患無窮。 歷史上因意識形態少許不同而引發的戰事很多。 幾百年來,天主教與基督教因拜神方法不同而鬥爭不斷; 千多年來,天主教亦與東正教因此互相仇視,大大違反自己的教義; 直至今天聖城耶路撒冷和伯利恆聖誕教堂每年都有各派教士打鬥。 他們全都中了痴毒。

    大家可以撫心自問,將自己的任何行為用貪嗔痴三毒引證,看看是否陷在其中。 如果你認為這種想法正確,苦諦就成立了。 用佛道哲學來思考沒有大問題,但要小心不要墜入宗教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