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剛剛宣佈,其樞機評審團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Causes of Saints 已確認2011年在波多黎各的一個女士從絕症中康復是由於在2005年已死去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施行神蹟。整個事件有一個動機,是為羅馬教廷準備封他為聖人鋪路。天主教封聖有一規定,是要有貢獻的聖人曾施行兩個神蹟。
這個事件在全世界引起議論。支持和反對的雙方都發表意見,辯論這些規定,這個封聖安排,再引申至科學求證方法。Los Angeles Times 有一篇評論寫得較好,可以參考一下。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位二十七年,任期甚長,期間貢獻良多。雖然屬於守舊傳統一派,但他致力世界和平,又和其他宗教交好,其名聲不錯。以天主教的傳統,給予天主教聖人之名是當之無愧。但古老教條規定要他先施行兩個神蹟,就引起相當大的爭議。現時通常所見的神蹟,都是一些修女或教徒從疾病中康復。證據都是由於醫生說不能醫治。如果不說陰謀論,那麼神蹟就是由於不稱職的醫生。神蹟的宗教解釋是迷信,可算是云云宗教缺點之中最令人困惑的。對神蹟的解釋不信服是很多人離棄宗教的原因。
科學界舉出很多理由去反駁神蹟結論,包括搜證、推理和科學化研究求證的理論。但這些辯論已經進行了幾百年,仍然沒有結果。科學界以邏輯推理指出神蹟的不科學。宗教界是以完全不相同的理論去自圓其說,最根本的基礎是信仰壓倒一切,以自身相信的解釋去排除一切邏輯和事實證據。最後各自都不能說服對方,這個僵局的說法是各自位於不相關連的領域 Non-overlapping Magisteria。
雖然神蹟很多時都是一些科學未能解釋的現象,但宗教將這些現象騎劫了當成是神蹟卻未必是明智。這一個神學觀點稱為 God of the gaps,將科學上的缺口當成是神存在的證據,神就像存在於這裡。但科學不斷發展,很多不明現象被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再發展成獨立知識體系。缺口沒有了,神在此就無處容身。這對宗教的可信程度大大打擊。倒不如不要再確認神蹟,就以信仰和對人類的貢獻為基礎對受尊敬的人士封聖。
十八世紀哲學家 David Hume 曾說:No testimony is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 miracle, unless the testimony be of such a kind that its falsehood would be more miraculous than the fact which it endeavors to establish.